会员速递
当前位置:深圳土木学会 > 会员信息 > 会员速递
深圳市政院信息快报第七十二期(一)
◇工程项目◇
我司成功中标机场“APM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5年10月22日,经过激烈角逐,我司成功中标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标的“APM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
APM工程,即深圳机场捷运系统,是国内首条用于机场内部各航站楼之间的轨道交通系统。该项目东起T3航站楼,西至T4航站楼,线路总长约3.16km,共设置车站三座,车辆维修中心一座。全线拟采用先进的无人驾驶列车,全天24小时不间断穿梭运营模式,建成后可实现机场航站楼之间的快速通行。该项目除采用无人驾驶等先进系统外,在维修、运营等模式上均与地铁系统不同,可以预见未来国内各大机场将陆续采用此系统。
“APM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标时间紧、任务重,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组成员迎难而上,通力合作,加班加点,高效率、高质量编制投标文件,并按期保质地交付招标方。最终,凭借公司良好的信誉、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优秀的方案、完善的质量进度保证体系、合理的报价赢得了招标单位的肯定,最终顺利中标。本次中标不仅是对我司综合实力、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次肯定,对我司今后的业务推广、市场拓展更是意义非凡。(轨道交通院 陈德方)
我司勘察检测院三个项目喜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
为推动和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及技术创新,表彰成绩优异、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及实施单位,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自2005年起,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评选工作。
自2012年起,我司勘察检测院四次参与该奖项评选,并累计获得银奖2项,铜奖9项,在近日公布的2015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评选获奖项目中,新申报的5个项目中有3个项目获奖,分别是:《2012年地铁二期工程运营阶段结构变形监测项目》荣获银奖,《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车公庙站及区间隧道自动化监测》及《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荣获铜奖。这不仅是对获奖项目测量工作及项目参与人员的表彰,也是中国测绘行业专家及评委们对我司工程测量及自动化监测工作的充分肯定。 (勘察检测院 龚柳)
深圳地铁11号线供电系统送电成功
2015年10月16日,深圳地铁11号线桥头站至松岗车辆段送电成功,是深圳地铁11号线工程建设的标志性节点,也是我司开通的第一个地铁重要系统。
深圳地铁11号线是目前国内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投资规模最大、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最高的城市轨道线,具备快速联系城市中心区与西部片区的功能,同时兼顾机场快线功能。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由福田站至碧头站,线路总长51.527km,其中地下线长39.401km;高架线长10.822km,过渡段长1.304km。沿线共设车站18座,设松岗车辆段1座,机场北停车场1座。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供电系统采用集中式、110/35kV两级电压供电方式,牵引和动力照明共用35kV供电网络。新建机场北主变电所,同时利用9号线建设的侨城东主变电所、6号线建设的松岗主变电所、1号线延伸线已建的西乡主变电所,共4座主变电所为其供电。全线共设23座牵引变电所(含车辆段和停车场牵引变电所),每座车站(除福田站、红树湾站外)及车辆段皆设降压变电所向各种用电设备供电。中压供电网络采用35kV牵引供电和动力照明供电混合网络,牵引网采用1500V架空接触网授电,走行轨回流方式。
“合301开关!”随着送电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本次送电的最后一个变电所,松岗车辆段变电所内35kV开关柜断路器合闸并发出一声巨响,标志着从机场北主变电所至松岗车辆段的7个变电所(桥头站、塘尾站、马安山站、沙井站、后亭站、松岗站以及松岗)一次送电成功。这是深圳地铁11号线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系统。为确保供电系统送电的安全顺利进行,我司轨道交通院供电所一行在王彦利总工的带领下赴现场参与送电指导配合工作。参与送电的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送电开通方案,精心准备,仔细检查设备、规范操作,各组人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是本次供电系统顺利送电的保证。
深圳地铁11号线供电系统的成功送电为后续的设备调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我司轨道交通院也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司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供电系统总体以及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总体的工作,为后续工程取得良好的声誉。我们将继续归纳总结各个工程的经验,秉承“设计为民·精品无疆”的设计理念,精益求精,抓住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不断提升我司的技术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创造更多精品工程。 (轨道交通院 张智鹏 鲁楠)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前期工程
初步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10月14日至10月15日,由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办,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前期工程初步设计专家预评审暨政府预审查会,如期举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交通运输委、前海管理局、市住房建设局、市公安交警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深圳供电局、南山区政府、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前海投控及联控等部门和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特邀1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是《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0~2016)(报批稿)》线路之一,线路始于现状9号线红树湾站,向西延伸至航海路站与5号线换乘,全长10.8km,共设车站10座。
本次交通疏解、管线迁改及绿化工程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铁9号线西延线建设所涉及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照明、通信、燃气、绿化等工程。
专家组和与会部门听取了我司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前期工程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的汇报,认真审阅了《初步设计》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并分为道路及绿化组、管线组、经济组等专业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经专家组认真讨论研究,一致认为我司编制的《初步设计》的文件组成、编制深度基本满足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规定及要求,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绿化迁移采用的总体策略和技术路线正确,工作目标清晰,推荐的工程设计方案基本合理,经补充完善后可作为下阶段工作的依据。
本项目自开展以来,我司各专业负责人踏勘现场,并多次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为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专家评审顺利通过后,设计人员将根据专家意见做进一步修改,争取在下阶段的设计中更加出色的完成任务。(市政三院邹颖)
《前海深港合作区桂湾及前湾北片区污水干管工程(海滨大道~南山污水处理厂段)方案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10月20日,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前海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前海深港合作区桂湾及前湾北片区污水干管工程(海滨大道~南山污水处理厂段)方案设计》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前海管理局、深圳水务集团和深圳地铁集团等。我司项目组成员就方案设计成果进行了详实的汇报并答疑,方案设计顺利通过评审。
本工程为污水干管工程,拟建污水干管起于海滨大道,止于南山污水厂,其间需下穿桂庙河和前湾一路,转输前湾北片区污水,沿鲤鱼门街(企业公馆西支路)布置,上穿地铁9号线区间,下穿环状水廊道,最终需接入南山污水厂后海截污泵站进水隧道,管径DN1650~DN1800,全长约1.39km,本工程与多个在建和拟建工程交叉,边界条件复杂,沟通协调多、实施难度大。
本次评审会的顺利通过,为下阶段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我司更好地服务前海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政二院 官倩倩 李文科)
我司成功中标机场“APM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5年10月22日,经过激烈角逐,我司成功中标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标的“APM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
APM工程,即深圳机场捷运系统,是国内首条用于机场内部各航站楼之间的轨道交通系统。该项目东起T3航站楼,西至T4航站楼,线路总长约3.16km,共设置车站三座,车辆维修中心一座。全线拟采用先进的无人驾驶列车,全天24小时不间断穿梭运营模式,建成后可实现机场航站楼之间的快速通行。该项目除采用无人驾驶等先进系统外,在维修、运营等模式上均与地铁系统不同,可以预见未来国内各大机场将陆续采用此系统。
“APM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标时间紧、任务重,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组成员迎难而上,通力合作,加班加点,高效率、高质量编制投标文件,并按期保质地交付招标方。最终,凭借公司良好的信誉、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优秀的方案、完善的质量进度保证体系、合理的报价赢得了招标单位的肯定,最终顺利中标。本次中标不仅是对我司综合实力、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次肯定,对我司今后的业务推广、市场拓展更是意义非凡。(轨道交通院 陈德方)
我司勘察检测院三个项目喜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
为推动和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及技术创新,表彰成绩优异、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及实施单位,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自2005年起,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评选工作。
自2012年起,我司勘察检测院四次参与该奖项评选,并累计获得银奖2项,铜奖9项,在近日公布的2015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评选获奖项目中,新申报的5个项目中有3个项目获奖,分别是:《2012年地铁二期工程运营阶段结构变形监测项目》荣获银奖,《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车公庙站及区间隧道自动化监测》及《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荣获铜奖。这不仅是对获奖项目测量工作及项目参与人员的表彰,也是中国测绘行业专家及评委们对我司工程测量及自动化监测工作的充分肯定。 (勘察检测院 龚柳)
深圳地铁11号线供电系统送电成功
2015年10月16日,深圳地铁11号线桥头站至松岗车辆段送电成功,是深圳地铁11号线工程建设的标志性节点,也是我司开通的第一个地铁重要系统。
深圳地铁11号线是目前国内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投资规模最大、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最高的城市轨道线,具备快速联系城市中心区与西部片区的功能,同时兼顾机场快线功能。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由福田站至碧头站,线路总长51.527km,其中地下线长39.401km;高架线长10.822km,过渡段长1.304km。沿线共设车站18座,设松岗车辆段1座,机场北停车场1座。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供电系统采用集中式、110/35kV两级电压供电方式,牵引和动力照明共用35kV供电网络。新建机场北主变电所,同时利用9号线建设的侨城东主变电所、6号线建设的松岗主变电所、1号线延伸线已建的西乡主变电所,共4座主变电所为其供电。全线共设23座牵引变电所(含车辆段和停车场牵引变电所),每座车站(除福田站、红树湾站外)及车辆段皆设降压变电所向各种用电设备供电。中压供电网络采用35kV牵引供电和动力照明供电混合网络,牵引网采用1500V架空接触网授电,走行轨回流方式。
“合301开关!”随着送电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本次送电的最后一个变电所,松岗车辆段变电所内35kV开关柜断路器合闸并发出一声巨响,标志着从机场北主变电所至松岗车辆段的7个变电所(桥头站、塘尾站、马安山站、沙井站、后亭站、松岗站以及松岗)一次送电成功。这是深圳地铁11号线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系统。为确保供电系统送电的安全顺利进行,我司轨道交通院供电所一行在王彦利总工的带领下赴现场参与送电指导配合工作。参与送电的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送电开通方案,精心准备,仔细检查设备、规范操作,各组人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是本次供电系统顺利送电的保证。
深圳地铁11号线供电系统的成功送电为后续的设备调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我司轨道交通院也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司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供电系统总体以及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总体的工作,为后续工程取得良好的声誉。我们将继续归纳总结各个工程的经验,秉承“设计为民·精品无疆”的设计理念,精益求精,抓住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不断提升我司的技术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创造更多精品工程。 (轨道交通院 张智鹏 鲁楠)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前期工程
初步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10月14日至10月15日,由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办,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前期工程初步设计专家预评审暨政府预审查会,如期举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交通运输委、前海管理局、市住房建设局、市公安交警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深圳供电局、南山区政府、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前海投控及联控等部门和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特邀1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是《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0~2016)(报批稿)》线路之一,线路始于现状9号线红树湾站,向西延伸至航海路站与5号线换乘,全长10.8km,共设车站10座。
本次交通疏解、管线迁改及绿化工程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铁9号线西延线建设所涉及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照明、通信、燃气、绿化等工程。
专家组和与会部门听取了我司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前期工程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的汇报,认真审阅了《初步设计》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并分为道路及绿化组、管线组、经济组等专业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经专家组认真讨论研究,一致认为我司编制的《初步设计》的文件组成、编制深度基本满足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规定及要求,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绿化迁移采用的总体策略和技术路线正确,工作目标清晰,推荐的工程设计方案基本合理,经补充完善后可作为下阶段工作的依据。
本项目自开展以来,我司各专业负责人踏勘现场,并多次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为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专家评审顺利通过后,设计人员将根据专家意见做进一步修改,争取在下阶段的设计中更加出色的完成任务。(市政三院邹颖)
《前海深港合作区桂湾及前湾北片区污水干管工程(海滨大道~南山污水处理厂段)方案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10月20日,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前海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前海深港合作区桂湾及前湾北片区污水干管工程(海滨大道~南山污水处理厂段)方案设计》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前海管理局、深圳水务集团和深圳地铁集团等。我司项目组成员就方案设计成果进行了详实的汇报并答疑,方案设计顺利通过评审。
本工程为污水干管工程,拟建污水干管起于海滨大道,止于南山污水厂,其间需下穿桂庙河和前湾一路,转输前湾北片区污水,沿鲤鱼门街(企业公馆西支路)布置,上穿地铁9号线区间,下穿环状水廊道,最终需接入南山污水厂后海截污泵站进水隧道,管径DN1650~DN1800,全长约1.39km,本工程与多个在建和拟建工程交叉,边界条件复杂,沟通协调多、实施难度大。
本次评审会的顺利通过,为下阶段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我司更好地服务前海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政二院 官倩倩 李文科)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