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沉浮张家口:一座城市的申奥之旅
寂寂无闻的塞外山城张家口,正在迎来一次难得的翻身机会。随着2022年冬奥会花落北京,作为联合举办地的张家口正在迎来冬奥运红利和国家战略红利的双重助力。
对张家口而言,惊喜也许来得有点突然。这个城市借助冬奥会的舞台,一下子站到世界的聚光灯下。人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距离北京只有200公里的城市。
不等张家口阐述,外界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描摹它的未来,这个在过往以闭塞、贫穷形象示人的城市也开始有了对外讲述自己梦想的机会。沉沦多年的张家口,其发展空间似乎在一夜之间被打开。
不可否认,对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北京而言,一场冬奥会无疑是锦上添花,但对张家口而言,却是一个足以扭转城市命运的机会。甚至有人预言,未来7年,借助冬奥会的红利,张家口完全有望实现从三线城市向国际知名城市的跨越。
在外界不断提升的期许中,张家口正在面临越来越多诱人的抉择。
圆梦冬奥
站在当下成功的节点回望张家口的申奥历程,很多人也许会感叹这个城市决策者的勇气。从2005年张家口就定下了“三步走”的冬奥申办计划:先申办全国冬运会,再申办亚冬运会,最后才是申办冬奥会。对申办的困难可谓是做足了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是,张家口竟然能毕其功于一役,一步到位实现了申办冬奥的梦想。
在国内的城市中,拥有冬奥梦想的不止张家口。哈尔滨在2002年就第一次申办冬奥会,最终铩羽而归,后又多次努力,终与冬奥无缘;吉林长春也曾谋划申办,同样是无果而终。若以国内城市中申办冬奥会最执着的哈尔滨为参照,张家口此次跻身冬奥舞台,似乎出奇地顺利。
不过在这顺利背后,若跳出冬奥本身来看,张家口申办冬奥上的成功却也饱含了一个城市复杂的因果轮回。
从历史上看,张家口的兴盛和繁荣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这一区位优势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张家口发展的制约。因承担的独特军事防卫功能,一直到1995年张家口才有限地对外开放,比全国改革开放晚了整整17年;开放后,由于相对于北京的位置特点,张家口肩负首都生态屏障重任,同样受到了比其他城市更严格的限制。
当其他兄弟城市都甩开膀子发展工业的时候,张家口需要植树造林、治理环境。虽然毗邻晋、蒙等资源大省,但煤化工等产业并未得到大力发展。受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张家口的经济相比其他兄弟地市明显落后一大截,以至于在河北省11个地市的排名中沦为“不是老九就是老八”,其下辖的13个县中,竟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
不管是客观所限还是自身所为,但这种“慢发展”也让张家口保留了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2014年张家口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在长江以北37个监测城市中保持最好水平。对一个致力于申奥的城市而言,好空气无疑是加分项。
更为重要的是,多年一直默默奉献的张家口终于得到了老大哥北京的反哺。据北京2022年冬奥申委张家口运行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张家口在2005年制定了“三步走”的冬奥申办计划后,北京在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也想尝试申办冬季奥运会。后来双方进行考察,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方案,就是北京进行冰上项目,张家口进行雪上项目。
而此次申办成功,北京的大赛经验、张家口的自然条件显然起到了很好的优势互补。若以张家口单独申报,即便幸运地遇到了五个竞争对手中有四个主动退出,最后和阿拉木图来对决,张家口的胜算恐也不大。
奥运红利
申办成功后的张家口,正在进入前奥运经济时代。对其最为直接的利好,当属真金白银的硬件投资。目前,京张高铁已经动工,并将于2019年前后完工。届时,北京至张家口的交通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50分钟。京张高铁外,京北公路、延崇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将加快建设。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张家口作为雪上项目比赛承办地,为方便和北京赛区连接,需要尽快提升两地间的交通条件。交通的改善也将有利于张家口更多地融入首都经济圈,从而对接北京资源带动张家口的发展。
另外一个直接投资是比赛场馆的建设。虽然北京冬奥会冰上运动场馆将大部分沿用2008年奥运会场馆,但张家口与延庆的冬奥场馆都需要新建或改建。根据北京奥申委公布的预算数据,2022年冬奥会编制的预算规模为15.6亿美元,政府补贴占6%;非组委会预算场馆资本投资总额15.1亿美元,将大量引入社会资本。
除了目前这些看得见的利好之外,对张家口而言,借助冬奥会这张牌,将有望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民生证券在一份有关冬奥会的报告中指出,2022冬奥会是此届政府十年唯一的国际体育盛会,中央对其重视远超市场想象,未来政策增量十足。
而据参与此项报告撰写的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迟迟未公布的一个顾虑,就是由于申办冬奥会的不确定性。冬奥会敲定之后,京津冀协同规划细则将很快下发,张家口在京津冀协同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
“轰动”效应背后
曾长期跟踪研究北京奥运经济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认为,申办冬奥会的红利其实就是一个注意力经济,北京的注意力实际上已经很多,现在主要是对张家口、崇礼的影响力很大。
而这种注意力恰是当下的张家口所缺乏的。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主办地的崇礼,虽然有着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场,但滑雪产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除长城岭滑雪场因接待各级专业运动队每年都有盈利外,其他几家滑雪场多处于亏损状态。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客源的不足。
据长城岭滑雪场总经理王会宁介绍,作为河北省体育局高原训练基地,长城岭雪场除接待各专业运动员来此训练外,每年接待的滑雪游客已达5万多人,但和滑雪场的设计容量还有很大差距。他希望能通过冬奥会的申办让滑雪这项小众运动为更广泛的人群所喜爱。
在王会宁看来,从世界滑雪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跃过3000美金大关,滑雪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继早期的海滨度假之后,将迎来冬季山地滑雪度假时代。而根据京张两地向奥委会描绘的蓝图,将通过举办冬奥会带动3亿人口参与冰雪运动,这与目前中国仅不到1000万的冰雪人口相比将有近30倍的增长。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规划研究部主任文辉认为,张家口通过参与举办冬奥会这样一个盛会,相较于对硬件的提升,其通过城市环境的提升,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带来一些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孕育出一些新的机会。一个新的例证是,随着冬奥举办权的落定,原本属于冷门的冰雪运动也正在成为“互联网+”新热点,一些互联网巨头已开始争相布局。
相较远期的产业带动而言,房地产的受益最为直接。就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胜出的当天,一位来自北京的大妈在崇礼一口气买下了3套公寓。这个小城的精装公寓均价已达到10000元每平方米左右,远超周边很多地市。
在县城的东部,一个面向外来投资者的高端住宅区已渐成规模,以北京为主的投资群体正在迅速推高这个小城的房价,即便是当地收入较高的公务员也对高昂的价格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文辉看来,通过冬奥会来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应该成为当地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不能把房价搞起来了、收入没上去,那就违背了举办冬奥会的初衷。
面对紧随奥运红利而来的各种热潮,当地也在试图保持冷静。申奥成功第二天,崇礼县县长白银海在一次论坛上表示,“面对申奥成功带来的‘轰动’效应,我们心里热、头脑热、项目热、资金也热,是该给自己浇点冷水的时候了,一定要掌握好发展的控制力。”
如何让奥运红利真正落地、惠及民生,而不是演化成一个泡沫,无论对崇礼还是张家口,都还需要不断去探索、去平衡。
来源:经济观察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