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打造新型住宅建筑体系杭萧钢构引领未来“康居之路”
近日,随着以“发展绿色建筑、共筑明日之家”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的落幕,围绕有关“房地产市场转型、楼市调控、住宅产业化”等核心内容,有关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其中住宅产业化成为热议话题,不少与会专家综合各方信息认为,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楼市调控的新杠杆。
但是,由于受到“可行性技术少、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等问题困扰,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尚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多数房企参与度不高,还仅仅停留在追求短期利益上,而忽视升级技术体系与管理理念等住宅产业化方面的思考和布局。因此,如何调动房企积极性,完成住宅产业化的升级转型,众多行业人士和专家纷纷各抒己见。
就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内首个钢结构上市企业—浙江杭萧钢构(5.82,0.090,1.57%)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他表示,住宅产业化不仅仅是房地产一家的事情,而是对“地产开发、设计建筑、施工管理”上下游全产业链的整合,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控的新型住宅建筑体系,以期实现住宅产业化。因此,房地产商要“大胆走出去”,探索一条全新的商业模式,让住宅产业化成为房企自身核心优势;而掌握先进技术的钢结构企业更要“大胆创新,敢为天下先”。
记者了解到,9月9日杭萧钢构和河北世人美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展开有关“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全面技术合作,实现国内首个“钢结构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跨界合作,从钢结构技术层面调动房企积极性,为住宅产业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本次技术使用权的出售者,杭萧钢构从推动住宅产业化出发,一直专注于自主科技创新。据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介绍,在此次合作中,杭萧最新研发的“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体系”已经申报了66项国家专利,其中已获授权24项,符合国家推广普及绿色建筑和加快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针。更主要的是,该技术体系从“安全环保、增加得房率、减少施工周期”等多方面,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市场利益,为房企的住宅产业化提供积极动力。
除了技术上的钻研和探索,杭萧钢构还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院校和研究所建立长期的深度合作关系,并主编和参编了30余项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及规程规范,积极参与行业统一标准的制订。
“从自主技术研发到积极参与行业统一标准,杭萧钢构正试图以跨界者身份,积极和房企合作,一起推动住宅产业化。”单银木表示,早在2009年,杭萧就开始就布局国内房地产行业,设计并承建了国内首个钢结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武汉世纪家园”,我国西部首个百万方超大型钢结构住宅群—包头万郡 大都城以及杭州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等钢结构住宅项目,成为住宅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标杆案例。
在业内企业纷纷效力住宅产业化的同时,政府也从政策层面支持住宅产业化“大跨步前进”:至今年7月,全国20余个省市已纷纷出台了有关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促进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在中央与地方的全面配合,市场及企业的全面响应之下,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有望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实现每个中国人的“康居”梦。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