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2017第三届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技术创新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
12月6—7日,“2017第三届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技术创新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生态城市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中国绿色城市建设”。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盾构机/TBM隧道掘进机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由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中冶管廊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弎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优力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中腾建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筹备协办;
并得到了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中电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铁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深圳地铁工程指挥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主要有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学凡,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湘生,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站长申新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管廊处综合处长林霞,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科技与工业化处处长刘轶群,深圳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赵鹏林,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艳平,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海峰,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史海鸥,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陈聪主任,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波等。
此外,来自科研、高校、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制造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及相关技术人员近5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刘福义主持。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学凡致开幕辞,指出目前深圳市正在全面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近远期规划深圳市在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次论坛的主题非常契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要求,期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共同搭建交流、对话、合作的平台,有力促进深圳乃至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稳步发展。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路轨事业部孙立强总经理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论坛围绕“生态城市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中国绿色城市建设”这一主题,邀请了包括4位院士在内共计27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 精彩现场
▲ 展台一览
院士报告
01
钱七虎
《地下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港城地下物流的紧迫性及典型案例
传统的港口集疏运模式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更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集疏运新模式——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解决港城矛盾。
典型案例:
1)洛杉矶—长滩港 阿拉米达走廊
2)比利时安特利普港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
3)东京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
二、发展城市地下物流,构建城市立体智慧物流配送系统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是指运用自动导向车和两用卡车等承载工具,通过大直径地下管道、隧道等运输通路,对固体货物实行运输及分拣配送的一种全新概念物流系统。
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与物流配送中心、大型零售企业结合在一起,实现网络相互衔接,客户在网上下订单,物流中心接到订单后,迅速在物流中心进行高速分拣,通过地下管道物流智能运输系统和分拣配送系统进行运输或配送;也可以与城市商超结合,建立商超地下物流配送系统。
典型案例:
1)荷兰阿姆斯特丹地下物流系统(OLS-ASH)
2)瑞士地下货运系统(CST)
02
王 浩
《海绵城市建设及其地下空间开发》
一、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1、海绵城市:城市水问题治理的中国智慧
2、海绵城市三大科学内涵
1)水量上要削峰
2)水质上要减污
3)雨水资源要利用
3、海绵城市三大系统诊断
1)内涝积水诊断
2)产污积污诊断
3)雨水控制诊断
4、海绵城市三大耦合平衡(一片天对一片地)
1)涝水平衡
2)污水平衡
3)用水平衡
5、海绵城市建设三大基本途径
1)防涝体系建设
2)控污体系建设
3)雨水利用体系建设
二、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开发
1、海绵城市中加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
地下水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深层隧道排水工程是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途径。
2、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库关键技术
HR-100模块化装配式多功能地下水库材料和工艺的成套先进技术,实现模块化生产,装配式施工,集成化运行。
3、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关键技术
HDPE粉煤灰+废塑料混合大口径输水管道技术及装备,成本低廉、安全环保。
4、海绵城市中地下空间利用总结
在海绵城市中地下空间主要发挥4方面作用:
· 增加调蓄空间(地下水库+深隧)
· 增加排水能力(综合管廊+竖井)
· 降低溢流污染(地下水库+竖井+污水处理厂)
· 截流上游洪水(地下水库+竖井)
03
王复明
《城市地下设施安全维护与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的发展》
一、水引发的基础工程设施灾害及病害
二、水灾害防治材料的发展
1、常用的防渗修复支护材料(水反应材料)
2、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发泡聚氨酯类非水反应高聚物)
三、渗漏涌水防治技术
1、高聚物柔性防渗墙技术及装备
2、渗漏涌水快速治理复合注浆技术
四、隐蔽病害诊治技术
1、高速公路隐蔽病害诊断与修复系统技术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沉降修复技术
3、地下管道隐患精确诊断与非开挖修复技术
五、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防水支护技术(柔性复合防水可回收支护技术)
工程应用:
国内首例低温节能地下生态储粮新型仓基坑支护
六、下一步计划
1、筹建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创办“互联网+工程医院”
04
陈湘生
《城轨交通—城市空间—土地立体空间的协同——粤港澳湾区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
一、深圳城市发展概况
二、粤港澳湾区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
1、湾区轨道交通
1)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珠三角区域一体化
2、湾区城市轨道交通
1)以都核为中心构建中心密集、向外围放射的城市轨道网络
2)加快跨境轨道交通建设
3、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2)地铁域城市空间综合利用
三、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发展
1、第一代枢纽:罗湖枢纽(初步尝试枢纽物业与铁路、口岸的管理协调及联动机制)
2、第二代枢纽:深圳北站枢纽(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共同协商管控)
3、第三代枢纽:前海枢纽(站城一体理念:立体公共交通与高端城市综合体的无缝连接)
四、其他综合枢纽因地制宜空间协同
1、福田枢纽;2、深圳东枢纽;3、坪山枢纽;4、车公庙枢纽;5、西丽枢纽;6、平湖枢纽
五、枢纽与城市空间规划建设运营协调
1、多业主系统合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或分步施工
2、枢纽规划设计体系:分层次、分阶段
3、一体管理、人本管理、绿色管理
专家报告
1
徐 波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实践与思考》
2
赵忠富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综合管廊建设经验分享和技术发展趋势》
3
付文光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
《从几次基坑险情谈地下工程建设应急预警机制》
4
史海欧 (代)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与地铁工程结合的综合管廊设计》
5
许海岩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总工程师
《综合管廊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6
陈 崎
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大直径盾构卵漂石地层快速掘金分析》
7
叶 蕾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关键技术》
8
杨 辉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
《盾构技术发展与展望》
9
张宏伟
中国中铁深圳地铁10号线1011标段总工程师
《双护盾TBM在深圳地铁的应用》
10
朱浩波
中电建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既有运营地铁线路下遗留换乘节点施工技术——以深圳地铁7号线石厦站换乘节点工程为例》
11
战福军
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装配式钢结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套技术》
12
刘加平
东南大学教授
《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
13
王恒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激光监测技术在综合管廊燃气舱中应用的探讨》
14
冯丽锦
广州弎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找重工》创始人兼CEO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提供一站式工程机械租赁服务》
15
陈雪华
广州金土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断面长距离矩形顶管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与研讨》
16
杨 钊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富水砂砾地层土压盾构穿越建筑群》
17
周翠英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智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平台的关键技术》
18
张忠海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悬臂式掘进机和顶管机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应用》
19
黄明利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教授
《装配式地下结构防水技术进展》
20
邓启华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昆玉铁路指挥部总工程师
《新型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发展探讨》
21
吴 斌
深圳市康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
《如何提高直螺纹套筒连接的品质和效率》
22
傅鹤林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复杂地层条件下江底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3
史金忠
北京建纬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行业财团+统合运营商+产业链合作机制构建”对我国地下管廊持续发展的影响》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