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2017首届中国地铁产业暨智慧城市国际峰会圆满闭幕 期待2018再聚首!
峰会概况
4月13—14日,2017中国地铁产业暨智慧城市国际峰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由河南省科技厅、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郑州一建集团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公司、深圳市中腾建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和《隧道建设》期刊协办,郑州中腾轨道交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和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本次峰会以“打造千亿级地铁新兴产业、共建中国地铁产业链”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地铁产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趋势,旨在推动郑州中国地铁产业联盟的形成和加快中国地铁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现场签到
出席本次峰会的嘉宾主要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周丰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郑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瑞华,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局局长郑彦松,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聚亮和技术管理部副部长刘军,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部长丁潮,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原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现任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顾问柴永模,同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土木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合华,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刘福义,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继强,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煊鹏,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工委书记陈馈,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顺辉,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研究设计院院长刘双仲等。此外,来自科研、高校、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制造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及相关技术人员等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开幕式由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主持,由郑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瑞华致开幕辞。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主持
郑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瑞华致辞
本次峰会围绕轨道交通设备、地下空间和综合管廊开发、智慧城市建设、建筑防水4大专题,邀请了包括3位院士在内共计21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精彩现场
峰会展台
院士报告
王梦恕:地铁以后的发展与建议
实业经济是带动国家发展富强的根本源动力,其中铁路和地铁建设的作用显著。目前铁路和地铁建设引领着我国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带动了钢铁、机加工、材料、水泥、煤炭5大行业发展,对国家发展贡献巨大。铁路和地铁建设着力发展的4大交通网:1)省会交通网;2)省会之间交通网;3)省市之间城际铁路交通网;4)地铁与城际铁路相结合的交通网。
对地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产业发展应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发展,地铁工程建设要敢于创新,应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尽量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地铁建设和运营应统筹规划,以方便出行、便利交通为目的;同时,应避免不合理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地铁运营成本。
3)地铁工程建设不仅需要尺寸图、结构图,更需要提供施工图。
4)工程招投标存在弊端较多,在地铁建设中建议取消不必要的招投标流程。
5)建议地铁建设采取BT(建设—移交)模式,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
6)盾构法不是万能的,在地铁建设中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建方法。
7)地铁与城际铁路相结合的第4交通网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周丰峻:一带一路和城市建筑工程与交通工程的发展走向
一、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发展
城市交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地下隧道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城市多层地下50 m深部交通是关键任务,大型城市应当发展多层地铁交通和地下道路交通。如何建好地下立体交叉道路、换成交通枢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二、地下隧道和大跨度空间建设
三、超长海底隧道和离岸混凝土工程
王复明:基础设施防渗修复及支护技术的发展
一、水引发的基础工程设施灾害及病害
二、水灾害防治材料的发展
1、常用的防渗修复支护材料(水反应材料)
2、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发泡聚氨酯类非水反应高聚物)
3、高聚物防渗修复材料扩散机理、劈裂流动模型
三、渗漏涌水防治技术(渗漏涌水快速治理复合注浆技术)
四、隐蔽病害防治技术
1、高速公路隐蔽病害诊断与修复系统技术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沉降修复技术
3、地下管道隐患精确诊断与非开挖修复技术
五、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防水支护技术(柔性复合防水可回收支护技术)
专家报告
1.陈馈,以郑州为依托建设中国地铁产业城
2.刘双仲(陈崎代),城区掘进——卵漂石地层快速掘进分析
3.贾连辉,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新产品新技术
4.侯起亮,盾构专用泥水处理系统
5.罗华军,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
6.雷霆,信息化、标准化助推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精细化管理
7.王建军,中国轨道交通互连技术的发展、应用与趋势
8.柴永模,铁路隧道盾构掘进机工法与安全
9.朱合华,智慧地铁下一代集成环境与若干关键技术
10.吴煊鹏,河南米字型高铁与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应用
11.王恒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趋势
12.油新华,大型地下结构(盾构管片)多功能试验系统
13.王琦,大断面隧道约束混凝土支护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14.王桦,大位移定向钻孔注浆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15.邓启华,全断面支撑掩护循环式移动盾护地下空间技术开发理念探讨研究
16.司贞员,为隧道施工及轨道交通电力供给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
17.史金忠,PPP模式下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各方主体的诉求博弈与合作策略
18.李涛,乘客参与的地铁安全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峰会总结发言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工委书记陈馈
“2017中国地铁产业暨智慧城市国际峰会”是一次高规格行业盛会,通过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我们达成了关于推动中国地铁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共识,我们决心汇聚各方力量,以智慧城市为引领,以地铁产业为依托,让未来中国城市管理更科学、运行更智慧、发展更协调,推动中国城市文明进程不断向前。
感谢各方的共同努力,为“2017中国地铁产业暨智慧城市国际峰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相信首届峰会将成为一个崭新起点,让中国地铁产业从郑州杨帆起航,也让我们期待明年的峰会再聚首!
会场花絮
王院士接受电视台采访
会务组慈善赠书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研发和制造基地参观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