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
各位理事:
大家好!
2015年,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在各上级单位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帮助下,特别是在各位理事和全体会员大力支持下,学会在建筑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学会工作情况向各位理事汇报如下:
一、 学术交流工作
学会多次举办国际、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促进深圳市建设科技学术繁荣,引领建设行业发展,简列如下:
(一)学会协办“全国住宅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
6月13—14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协办的“全国住宅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市五洲宾馆顺利召开。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琏先生、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劳应勋先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军先生代表主办和协办单位致辞,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巡视员钟晓鸿先生介绍了深圳市建筑工业化发展状况。全国各地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开发商、设计、科研、施工方等多个领域的20多位专家进行了精彩演讲,大家广泛交流,共同探讨,凝聚共识,共同促进住宅产业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论坛组织安排300余名参会代表参观东莞的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实地观摩了基地的实验区、景观研究区、展示接待中心、内装研究区、辅助功能区等主要区域。
(二)学会承办“第四届建筑防水(南方)专家论坛”
6月27-28日,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国建筑防水专家委员会主办,由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深圳建筑防水专家委员会承办“第四届建筑防水(南方)专家论坛”在五洲宾馆召开。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领导到会祝贺。60位行业专家、全国22个防水社团组织的负责人、科研院校负责人、青年企业家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防水行业相关企业代表共580余人出席了会议,规模空前。会议同时收录33篇学术论文,由《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编辑出版。
(三)学会主办“2015年建筑与装饰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11月21-22日,由学会主办“2015年建筑与装饰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在五洲宾馆召开。论坛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及最新兴的设计团队参会,不仅为深圳这座年轻的设计之都带来绿色设计思维的世界风,与会者分离了全球范围内绿色与智慧设计主题下的经典项目,全面展示并阐述国际前沿绿色生态理念在设计中的应用,共同探讨绿色未来背景下的城市设计与发展以及智慧城市生态圈共生等话题。
本届论坛邀请到的与会嘉宾涵盖政府、建筑设计行业、建筑材料龙头企业、智慧城市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军级人物,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四)学会主办“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高峰论坛”
12月10-11日,由学会主办“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高峰论坛”在马可波罗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以探索“基于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理念”为主题、开展加强“城市地下交通枢纽、地下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及地下安防人防”等技术交流,重点研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政策、市场、技术、实施方面来解读城市地下空间的各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论坛邀请深圳市市政府赵鹏林副秘书长、王梦恕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城市地下空间行业决策者交流合作。论坛以主报告、副报告与互动讨论相结合形式进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五)继续编辑出版《深圳土木与建筑》和丰富学会网站
为促进建设科技的发展,为会员搭建技术交流创新平台,自2004年起编辑出版《深圳土木与建筑》,会刊汇总行业新鲜资讯,促进四新技术的发展,积极与会员进行互动,现已出版48期,每期的发行量为3900册。
为更好的为会员服务,促进学术交流,加快技术创新,提供行业服务,学会今年继续丰富网站,提供更多的网上服务,加强与会员的沟通与互动。为会员和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便捷的交流平台。
(六)学会坚持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学会积极组织各专业开展技术交流工作,学会下属19个专业委员会均在全年的工作中积极开展相应学术交流工作,收效显著。
建筑专业委员会于3月进行了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学习,全年举办7次建筑专业技术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并开展了“深圳建筑学派”理论研讨活动。
结构专业委员会全年组织5次结构专业技术交流和专题讲座,并组织委员参加佛山中海综合体项目复杂空间钢结构安装现场观摩会。
给排水专业委员会召开100人以上的学术培训2次;举办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5次;全年召开3次全国性会议;主编或参编多项国家、省、市级规范。
电气专业委员会于3月份召开建筑电气学术年会并出版论文集;8月与通讯管理局合作举办《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国家标准宣贯培训会》。
市政专业委员会全年举办100人左右的学术交流会5次;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5项;参与规范编制23项;开展10项科研课题,其中《一种双向八车道湖底明挖暗埋隧道结构》等6项专利获批。
施工专业委员会全年召开技术交流会2次;施工技术考察2次;并对湖南建工集团BIM工作站进行了考察。
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全年召开技术交流会6次;组织委员座谈交流6次;参与编写审定的行业标准规范有10部;并发挥专业优势,为主管部门及混凝土企业提供多次技术支持。
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于9月份邀请中国工程院聂建国院士和欧进萍院士做题为“跨座式单轨桥梁技术研究”和“结构工程智能结构系统”的讲座;于12月份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高峰论坛”;并组织2次 考察与研讨工作。
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全年开展学术交流会5次;参与技术标准规范多项;开展技术交流会6次;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专业委员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承办了“2015年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评选活动,收到国内外作品200份, 合格作品近100;组织参加第二期绿道讲坛;于5 月组织委员赴伦敦参观考察,深度体验伦敦的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
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深圳市各主要设计院与西南各大设计院的BIM座谈,对深圳地区BIM技术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协助编写《深圳市建筑工程BIM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标准》;并开展多次技术交流会,深入探讨BIM的推广与应用。
建筑工业化专业委员于6月份协助召开“全国住宅产业化高峰论坛”;组织开展建筑工业化技术讲座;主编深圳市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制作与安装操作规程》;推动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
门窗幕墙专业委员会全年开展技术交流活动7次;参与和完成多项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审查工作,承接多项重点项目幕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室内设计专业委员会于11月协助召开国际性的“2015年建筑与装饰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并多次开展技术交流工作,讨论环保生态建筑科技,获取建筑设计相关的前卫理念,为打造深圳设计之都贡献力量。
其它专业委员会也开展了不同的学术活动。
二、推动建设行业科技创新
学会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建设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2014年,学会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及学会专家们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参加技术标准工法的编写、完成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
三、做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学会继续做好市住建局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自成立以来,已为市局审议了百余项文稿,内容包括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工法等多个方面,今年又为建设局审议文件几十项,圆满完成了建设局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继续做好人事局职称评定工作
去年,学会经过不懈努力,凭借学会人才集聚、专家云集的优势拿到深圳市建筑结构高中级职称评定工作,成为深圳市建筑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第五评审委员会。
今年,学会全力做好职称评定的准备,学会已于12月1-2日顺利完成本年度职称评定工作,全市申报建筑结构中、高级职称人数为209人,其中申报中级职称137人,申报高级职称72人。此次职称评审专家分成中、高级两组进行评审,评选后再组合大评委会再次进行评议,经过大评委会严格认真的复核并投票表决,最终确定本次建筑结构中、高级晋升人员名单。
在本次职称评审工作中,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参评人员,学会专门组建了QQ群,及时为参评人员答疑解惑,丰富了解答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一)承办“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地方学会经验交流会”
3月31日-4月1日,由学会承办“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地方学会经验交流会”在五洲宾馆召开。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劳应勋先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离先生、全省各地市学会的领导以及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全体工作人员均参加了此次会议。一是省学会领导做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计划;二是各地市学会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各地市学会领导对申请政府职能转移、服务会员等方面进行交流,深入探讨;四是全体参会人员参观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和瞻仰莲花山邓小平塑像。
(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学会作为一个学术性的社会团体,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目前学会已有19个专业委员会,使学会涵盖的专业面更广,形成大土木的格局,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继续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学会的生命所在。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深圳质量”的要求,学会协助会员单位和同行有关单位开展提高工程质量的工作,各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加各种工程项目评审、高支模评审、深基坑支护评审、超高脚手架评审、防水设计评审、混凝土工程技术论证、各种施工方案评审、超高幕墙方案评审等数千项,保证了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学会2015年工作情况简述如上。
谢谢!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